第五讲 第二大的事——爱人如己——通过爱他人来爱耶稣

JETHRO

37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38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39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40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

 I. 课程目的

 A. 明白对于基督徒来说什么是第二且最大的事,即明白第二诫命。

 B. 明白什么是爱他人、如何正确地爱他人。

 II. 回顾与概述

 A. 耶稣定义的门徒——基督徒的标准。通过洗礼我们在“名义上”成为了一名基督徒。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还必须遵行圣经的教导。根据耶稣三次阐述,定义了门徒或基督徒有四个标准——信他的人(约8:31)、遵守祂的道(约8:31)、彼此相爱(约13:35)、多结果子(约15:8)。也就是说信祂、遵守神的道、彼此相爱和多结果子信徒就是门徒或基督徒。

 B. 对于基督徒来说第一且最大的事是什么?每个族群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最重要的事。同样,对于基督徒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爱神——就是尽心、尽性、尽意地遵行神的话(约14:15,21,23)。耶稣把它称之为第一且最大的诫命,这是圣经中最重要的呼召之一,是神对人类的使命宣言(太22:37-38)。

 37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 38 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太22:37-38

 1. 第一:是指从次序上选择做事的标准,是列在第一位的事。耶稣教导第一是在告诉我们,爱神——即遵行神的话是每个信徒生命次序中的第一件事,是要放在首位的事,是在做任何事时都必须第一考量及遵循的因素,没有任何事可以放在它的前面。

 2. 最大:是指在程度上选择做事的标准,是最大、最重要的事。耶稣教导最大是在告诉我们,爱神——即遵行神的话是是每个信徒生命中最大——最重要的事,没有任何事比它重要。

 C. 耶稣在教导完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后。接下来说:“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太22:39)。“其次”在原文中是“第二”的意思,故称之为第二诫命。因此对于基督徒来说第二大多事就是——爱人如己。

 39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太22:39)

 D. “爱人如己”原文的意思是爱你的邻舍就像爱你自己一样,这个命令包括两个方面:爱自己和爱他人。如何来爱自己呢?

 1. 最好的爱自己就是努力使自己得到永生,并使自己能成为神爱的大家庭里的人。而确保自己得到永生,及成为神家庭里人的唯一办法就是爱神,即完全顺服遵行祂的话(约14:15,21, 23)。

 2. 因此,爱自己最直接、最清晰的表达就是爱神——即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地遵行神的命令(可12:30,约14:15,21,23)。也就是说当我们全心全意地在所有的时间、所有的地点、使用我们所能使用的所有资源去遵行神的话,就是在爱自己。

 E. 今天我们查考爱人如己的另一个主题——通过爱他人来爱耶稣。

 III. 为什么要爱他人

 A. 因为爱神——遵行神的命令而爱他人。爱人如己是神给我们的命令,当我们遵行神的命令时,就是爱神。爱他人是爱神的表达。

 15“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21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23…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约14:15-23)

 B. 因为爱自己而爱他人。爱自己最直接、最清晰的表达就是遵行神的命令,爱他人就是神给我们的命令。以此,要因着爱自己——即遵行神命令的缘故而爱他人。不爱他人的人就不爱自己。

 C. 爱神、爱自己、爱他人是一个循环的真理。爱神就是遵行神的命令,爱人如己就是神给我们的一个命令。爱自己、爱他人既是遵行了神的命令,又藉着这样行而显明了爱神(约一4:20-21)。

 20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21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约一4:20-21)

 IV. 正确爱他人的二项总体原则

 A. 原则一: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道理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就是人怎样待你,你要怎样待人。我们要与世界的道理相反的方式行事——也就是按照圣经的教导行事(太7:12)。

 12…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B. 原则二:爱人不应在真理上妥协。与人和睦的标准是在真道上同归于一。即以圣经真理为根基,所有人的言行都要以耶稣的教导为标准(弗4:13)。

 13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3)

 V. 正确爱他人的方式——八种表达方式

 A. 第一种表达方式——用神的眼光看他人,包括信的人和不信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在神的眼中他人的身份和价值来看待他人。

 1. 用神的眼光看待信的人。在基督里我们与所有信徒都同为一个新人、同为神的儿子、同为基督的新妇,最终都会进入神爱的大家庭(林后5:16-17,弗2:19)。用这样的眼光看人,看到的是他人在永恒里的身份,是我们能正确爱人的基础。同时,也会因神给圣徒的永恒命定而产生敬畏,因此也会因敬畏神的拣选而更多爱人。

 16…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原文作“肉体”)认人了…17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林后5:16-17)

19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弗2:19)

 2. 以神的心为心,看待不信的人。因神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不要轻视、指责和论断不信的人的话语和行为,不予他们争论。要温和地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用温柔劝戒不信的人(提后2:23-25)。

 9主…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

 23惟有那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因为知道这等事是起争竞的。24然而主的仆人不可争竞;只要温温和和地待众人,善于教导,存心忍耐,25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提后2:23-25)

 B. 第二种表达方式——不因冒犯而动怒,不侮辱他人(太5:21-22)。人动怒与其尚未意识到的骄傲息息相关,往往是因他人的言行触动了其价值标准(对事物标准的认定、对荣誉地位的定义、对情感及肉体舒适的定义、对索取和使用财富的定义等)而引起的。

 21“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22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

 难免地狱的火。(太5:21-22)

 1. 怒气是一个杀人的灵,充满苦毒的话语是其滋长的第一阶段,然后就会产生怀恨不解怨,长此以往会产生报复行动(提后3:3)。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怒气的危害和危险性,因为它就像病毒一样,若不彻底除去就会不断地生长。以及要清醒地明白耶稣对这种行为的严厉警告——难免受审判。不要对最初的怒气掉以轻心,要起来抵挡自己生命中那些与生俱来与怒气有关的罪性和软弱。因此,无论是因爱自己,还是因爱他人的缘故都要尽早止损——不要动怒。

 3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提后3:3)

 2. 我们不但因爱他人而不对他人动怒,不侮辱他人,更应因敬畏神而不对他人动怒,不侮辱他人。所说如此,因神也体恤我们的软弱,在我们被冒犯时祂给了我们一个回应的尺度与空间——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4:26)。

 a.  生气却不要犯罪:是指我们被冒犯时的回应尺度。所谓的生气却不要犯罪是指当我们因被冒犯而情感产生波动时心里不可憎恨人、以及不可打人和骂人(太5:21-22)。

 b.  不可含怒到日落:是指我们被冒犯时的空间尺度。所谓的不可含怒到日落是指在我们被冒犯的第一时间就要选择饶恕,并求圣灵赐给我们能力,使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胜过冒犯,不动怒,并与人和好,并且这样的回应最多不能超过一天(太5:23-24)。

 23…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24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

 C. 第三种表达方式——饶恕人,心里不恨人(太6:14-15)。饶恕人是耶稣给我们的一个命令,因此我们因爱神的缘故必须遵行这个命令。饶恕有三个层面的表达——心里不恨冒犯你的人、背后不议论冒犯你的人和愿意主动与冒犯你的人和好。另外,在遵行这个命令时,我们要明白与之相关的三个方面:

 14“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15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4-15)

 1. 这是一个带着负面警告的命令——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这个负面警告提醒我们——当我们认罪悔改请求神饶恕时,我们应首先思想我们是否饶恕了那些冒犯我们的人。只有饶恕冒犯我们的人时,天父才会饶恕我们的过犯。

 2. 选择饶恕是我们把神邀请到与他人的争端人当中,因此,饶恕冒犯我们的人是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与冒犯我们的人无关。无论冒犯我们的人是否向你道歉,或是否还继续冒犯我们,我们都要选择饶恕。当我们选择遵行神的命令而饶恕时,圣灵就会感动我们彼此的心,使我们各自都会看到自己的软弱。

 3. 选择饶恕不代表被冒犯的情感立刻就会得到完全释放。也就是说我们虽然选择饶恕冒犯我们的人了,但每当想起此人或看到此人时,我们仍然有被冒犯的感觉。每当这种情感出现时,唯一正确的处理方法就是继续选择饶恕,并求圣灵给我们能力能胜过被冒犯的情绪(太18:21-22)。

 21那时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22耶稣说:“…七十个七次。(太18:21-22)

 D. 第四种表达方式——不论断人(太7:1)。不论断人是指不按正确方式处理彼此冒犯及对待严重犯罪信徒,所谓的正确方式是指马太福音18:15-17和哥林多前书5:9-6:7节的教导,这部分的信息我们将在下一个主题研读。不论断人包括不在心里论断人和不在话语上论断人。我们往往注意不在话语上论断人,却忽视保守自己的心,在自己的心里常常论断人。神看的就是我们的心,并且我们心思意念祂都知道(撒上16:7,来4:12)。因此,不但要保守自己的口不论断人,还有保守自己的心不论断人。在践行这一真理时要注意一下两点:

 1“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太7:1)

 7…因为耶和华不…看外貌…看内心。”(撒上16:7)

 12神…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来4:12)

 1. 圣经的真理是全备的。耶稣教导我们不要论断人,并不是禁止我们发表意见或废弃辨别的能力,而是要我们按圣经的原则去分别是非。

 21不可按外貌断定是非,总要按公平断定是非。”(约7:24)

 10使你们能分别是非(或作“喜爱那美好的事”),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1:10)

 2. 因此,不论断人不包括在信徒之间出现纠纷及对教会牧者的教导及言行有疑问时,按圣经教导的正确方式去处理,其中包括咨询有智慧是牧者,但要注意在事实没有清楚之前不要散播(太18:15-17,林前5:11-13,6:1)。

 E. 第五种表达方式——担待他人的软弱(罗15:1)。所谓的软弱就是无法按照耶稣的教导去行。在耶稣基督里所有的信徒都同为一个身体,身体上的一个肢体软弱,所有的肢体就一同软弱;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罗15:1,林前12:1-26,弗5:29)。以此,所谓的担待他人的软弱就是——明白真理并能遵行耶稣教导的人,对那些不能遵行耶稣教导的人,不要嘲讽挖苦、批评论断和比较,要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他,要包容他、爱护他、体恤他和帮助他,并为他守望祷告。

 1我们坚固的人(明白真理并能行出真理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能行出真理的人),不求自己的喜悦。(罗15:1)

 1弟兄们,论到属灵的恩赐,我不愿意你们不明白…12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18但如今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23身上肢体,我们看为不体面的,越发给它加上体面;不俊美的,越发得着俊美…25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26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12:1-26)

 29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弗5:29)

 F. 第六种表达方式——凡事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他人的益处(林前10:33)。追求自己益处往往与肉体的情欲——骄傲相关,其突出表现就是固执地追求个人情感的满足及固执地持守个人对事物的认定标准。并强迫他人接受你对事物认定的标准,以及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放弃追求满足个人情感和肉体的舒适、满足个人虚荣心(名誉地位、财富)等,也就是信徒常常说的行在“老我里”。这些都是我们彼此接纳,彼此顺服,彼此相爱的拦阻。不求自己的益处,是一个人是否爱人的一项重要标准。

 33就好像我凡事都叫众人喜欢,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林前10:33)

 1. 不求自己的益处:所谓的不求自己的益处就是因着遵行神的命令的缘故,为使他人喜悦及得益处,甘愿放弃坚持自己对事物认定的标准、放弃追求满足个人情感和肉体的舒适、放弃追求满足个人的虚荣心等,并接纳他人对事物的认定标 准、满足他人的情感和肉体舒适。

 2. 只求众人的益处:益处是指使人灵魂得到救恩的益处。只求众人的益处不包括在圣经真理上妥协。也就是说为使他人得益处时不应违反圣经原则。当今的世代是极度追求个人益处的世代,其表现是追求个人生活自由、情感自由、认知自由、言论自由等。如果对另一个群体的观点或行为有不同意见,是当今世代最大的政治不正确。随说如此,也决不能为了满足一些人不符合圣经真理的益处而在圣经真理上妥协,比如:不是因性不道德而离婚、堕胎等。

 G. 第七种表达方式——尽力追求与人和睦(罗12:18,来12:14)。耶稣呼召我们尽力追求与人和睦。追求与人和睦包括自己与人和睦、使人与人和好和努力调和和修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在家庭、职场、教会或社会生活中说使人和睦的话,做使人和睦的事,并以神的恩典为破碎的人际关系带来和平与医治。在践行这一呼召时有以下二点应用:

 18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12:18)

 1. 在遵行追求与人和睦这一命令时不可结党,在恢复或修补与他人的关系时要谦卑,不要高举自己(腓2:3)。

 3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

 2. 在践行追求与人和睦时,要明白耶稣为什么说:“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太10:34)”。这是因为真正的与人和睦是以圣经真理为根基,所有人的言行都 要以耶稣的教导为标准,不会因追求与人和睦而在真理和公义上妥协。因此,有些人因不认识或不接受真理,会产生抵挡、纷争,甚至逼迫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不能达到与人和睦的目的,反而会带来更大的分争。对于追求在真理上与人和睦信徒来说就是“为义(真理)受逼迫”(太5:10)。

 H. 第八种表达方式——主动爱仇敌。我们的仇敌就是那些错待我们、伤害我们、拦阻我们,或希望看见我们失败的人。耶稣命令我们要爱我们的仇敌——这是爱和属灵成熟的最高境界,也是爱神的终极表达。我们要与我们的仇敌相反的灵行事——爱仇敌,这是我们属灵生命在面对仇敌攻击时止损的唯一办法,也是一个挑战人的情感和世俗认知,以及被大多数基督的肢体忽视的命令。虽说如此,我们也不能只停留在感悟上,更要实际去践行(提醒:耶稣在这里并没有说明对攻击伤害人身体的罪犯进行自卫的问题)。爱仇敌的三个作为:

 43“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44只是我(耶稣)告诉你们(信徒):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3-44)

 1. 为仇敌祷告(太5:44):为仇敌祷告是爱仇敌最基本的表达,若不先爱他们,就不可能为他们祷告。反之,当我们为我们的仇敌祷告时,我们的爱就会增加。

 2. 不侮辱和咒诅仇敌并祝福仇敌:我们不仅要拒绝用侮辱来回应仇敌的侮辱,还要对他们说有关祝福他们的话,不说负面的话语、咒诅的话语和报复的话语。

 14 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罗12:14)

 3. 善待并主动帮助恨你的人:在面对仇敌时,做到上述两点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但耶稣却命令我们——仇敌饿了就给他吃(罗12:20-21),这是圣经中最挑战我们情感的一项命令。大多数人会选择远离伤害过自己的人,不参加有这些人参与的聚会、事工和会议,或是拒绝与他们同处一室。而真正的爱仇敌就是要与他们相反的灵行事,不躲避他们,这会帮助我们面对我们的苦毒和恐惧。当我们努力去这样行时,我们的情感就会改变。这是我们进入超自然的领域,操练我们的属灵肌肉,并在国度中取得进步的方式。

 20…“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21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12:20-21)

 VI. 结语

 A. 神创造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祂的工作(弗2:10)。每个人都是祂创造的杰作,都是祂的艺术作品。因此他们应该得到我们的爱,即使他们以错误的方式来回应,甚至错待我们。

 10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弗2:10)

 B. 耶稣希望我们明白祂对他人的看法和感受——看到他人更大的故事情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生命中即使是一点点神的荣耀时,我们就要向他们说出来。我们要祷告:“主啊,让我看到并感受到你对我的弟兄的看法和感受”。

 

 

Previous
Previous

第六讲  遵行爱人如己时应克服的三种错误待人方式和处理教会问题的四项黄金法则

Next
Next

第四讲 第二大的事——爱人如己——通过爱自己来爱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