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耶稣早期在耶路撒冷和撒玛利亚的事工(约3-4)

毕迈可牧师

第七讲:耶稣早期在耶路撒冷和撒玛利亚的事工(约3-4)

I.约翰福音1-4章总览

A.只有约翰福音描述了耶稣第一次去耶路撒冷(约2:13)、犹大地(约3:22)和撒玛利亚(约4:40)的事迹。

B.在耶路撒冷他洁净圣殿以及行了许多神迹,引起全城骚动。

C.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耶稣与两种人的对话(约3-4)。耶稣与尼哥底母谈话,他是犹太公会的成员、犹太拉比的代表。接下来耶稣又与撒玛利亚妇人对话,她很可能有着不道德的名声。 

 II .耶稣与尼哥底母的谈话(约3:1-21)

A.尼哥底母是法利赛人,又是犹太公会的代表(约3:1;7:50-51)。耶路撒冷起了骚乱,因为耶稣洁净了圣殿又行了许多神迹,以至于很多人想要跟随他。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做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约3:1-2)

B.耶稣告诉尼哥底母他必须重生(约3:3-6)。大多数犹太人认为他们出生在犹太家庭就可以进天国(除非他们选择堕落)。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约3:3-6)

1.很多人相信“从水和灵生的”指的是肉体的生产和圣灵的生产。水是指孩子出生之前,母亲子宫里的羊水破了的短暂时刻。

2.另外的人则认为水和灵都是指重生。旧约经常用水形容属灵的洁净和授权与圣灵的工作相连接 (赛32:15; 44:3-5; 耶2:13; 17:13; 结47:9; 撒14:8)。在以西结书36:25-27,水和灵一起预表救恩。

3.肉体和圣灵的问题不是人类本性中义和不义的问题。重生的意义远大于下定一个新的决心选择去行义。

C.耶稣温和地批评了尼哥底母作为以色列的先生却不理解这些事(10节)。以他对经文的了解,他应该知道,神应许会透过圣灵的工作给他的百姓一颗新心,并知道没有任何人,能靠自己的力量和义行而不靠神大能的帮助和洁净来到神的面前。

尼哥底母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约3:9-10)

D.耶稣解释他之所以能够讲说有关于天上的事,是因他从天上下来,并且现在也与天上的父神有活泼的连接(约3:13-16)。

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或作:叫一切信的人在他里面得永生)。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 3:13-16)

1.耶稣将重生与摩西举铜蛇的时刻联系在了一起(数21:4-9)。由于以色列民的抱怨,他们遭受被毒蛇咬后的死亡的事件。当他们抬头观看挂在杆子上的铜蛇——所有因着信心去看的人就被医治。

2.耶稣暗示,对尼哥底母来说这并不应该是新鲜的事,即神可以赐给人新的生命,当人凭着信心去仰望那挂在杆子上的就可以获得新的生命。这铜蛇就好比是罪,杆子就好比是十字架。尼哥底母非常熟悉这个故事。当耶稣说“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的时候,这是耶稣第一次预言他的死——透过十字架的刑罚(约8:28; 12:32,34)。

3.耶稣解释了他为什么被举起:为了让任何相信他的人可以得到永生。

4.我们看到耶稣来彰显天上的事(3:13)。耶稣已经从天上降下过几次(书5:13-15;但3:24-27),他有资格来教导属天的事。

5.我们看到耶稣是苦难的和尊贵的救主(3:14)。被举起来包括从钉十字架受死,以及从坟墓中复活并坐到父神的右边。

E.天父没有计划让道成肉身的耶稣来审判百姓,而是通过他的死带下救恩。在耶稣道成肉身之前,人类已经活在审判之下很久了。在耶稣被天父差派完成救赎计划之前,他们已十分迫切地需要一位救主。

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约3:17-21)

1.耶稣来到这个已经迷失和被定罪的世界,要从中救出一些人。他不是来到一个中性的(尚未分出有罪无罪的)世界,去拯救一些人或定罪一些人。因着他伟大的爱,他提供了一条路,使人类可以不用走灭亡的道路。天父的目的是通过让人因信他的儿子而得到救赎。

2.不信耶稣的人,罪已经定了(约3:18,36)。这是因为他们拒绝相信神差遣爱子付上极重的代价来拯救他们。在很多人看,人类是“中性的”,而不是有罪的。既然人已经很好了,那为什么需要耶稣来拯救他呢?如果人类是中性的话,他们可以选择要或不要救恩都可以。

F.人们因为道德的原因拒绝救恩——他们不爱光倒爱黑暗(3:19-20)。

 III .施洗约翰对耶稣事工的回应(约3:22-30) 

A.公元27年夏天,耶稣和门徒在犹太地区的村子里施洗。哀嫩靠近耶路撒冷撒冷,是距离约旦河以西几公里的一个地方。

这事以后,耶稣和门徒到了犹太地,在那里居住施洗。约翰在靠近撒冷的哀嫩也施洗,因为那里水多。众人都去受洗。(约3:22)

B.约翰的门徒和其他人在辩论神所要求的洁净的礼。因此,他们辩论的焦点是洁净的问题或者说怎样做才是最好地奉献给神(约3:25),并且他们担心约翰事工的影响力下降(约3:26)。

约翰的门徒,和一个犹太人辩论洁净的礼。就来见约翰说,拉比,从前同你在约但河外,你所见证的那位,现在施洗,众人都往他那里去了。约翰说,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我曾说,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 3:25-30)

1.施洗约翰揭示耶稣是新郎神 (约3:29; 参阅: 赛54:5;62:4-5;耶2:2,3:20;结16:8;何2:16-20)。

2.耶稣是新郎——因此,他永远以新郎的身份来感受、思考和行动。

3.耶稣拥有新妇——从亘古以先,天父就应许赐给耶稣一个新妇作为他的产业,耶稣委身于十字架上买赎了她。神的应许不能被阻止。仇敌要我们相信教会在牠的手中,然而魔鬼没有新妇。但耶稣我们的新郎王拥有新妇,他知道如何保护她。

4.约翰是作为新郎的朋友的角色。他在向人们宣讲时,是有一个特定的信息和态度的。这个信息是要告诉人们耶稣作为新郎神的渴望、荣美和承诺,并呼吁人们来全心全意地爱他。

C.当人们在注视新郎神燃烧的热情、荣美、他的主权和承诺时,对上帝奉献的问题,以及一个人地位的问题或者说事工衰退了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D.一个人的影响范围是由上帝主权决定的(3:27),我们不能通过斗争得到它或保持这位置,约翰安息在上帝的主权中(林前4:7)。他认识到神对每个人有不同的任务,以及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有不同的影响范围。

E.一个双重启示:我们要看到耶稣对我们的丰富价值和我们对他的丰富价值。

F.施洗约翰从新郎的口中得到了赞许,而不是人的掌声。他示范了如何怀着正确的心态,以新郎朋友的角色来做事,不夹在新娘和新郎之间自己获取注意力。

G.当我们看见新郎的荣美、他为我们所做的工作以及他住在我们里面,这将使我们摆脱了对自己软弱和挣扎的关注,使我们的注意力从自己和我们的事工影响力中转移出来。在祷告中,我们宣告:“你是新郎,你有一位新娘。”

 IV .耶稣的卓越性(约3:31-36)

A.耶稣比之前任何的先知都更具有权柄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他本来就在万有之上。耶稣是唯一一个话语上有绝对的权柄,以及在对天堂事物的讲述上有完全理解力的人。为什么? 因为他是将他在天上的所见所闻见证出来(3:31-32)。

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他将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只是没有人领受他的见证。(约3:31-32)

B.任何人接受耶稣为救恩所做的见证,都相信天父是真实的(3:33-35)。

那领受他见证的,就印上印,证明神是真的。神所差来的,就说神的话。因为神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父爱子,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约3:33-35)

1.圣灵没有限量:神在旧约历史中透过不同的先知向他的百姓说话。每一个人都按着神给他们的职份领受了圣灵的一份能力。但神赐圣灵给耶稣是没有限量的。

2.这就验证了耶稣的话语是真理。在他受洗时,圣灵降在他身上并且永远存留(约1:32-33),证明了他的神性、从天而来的根源和天父对他的爱(约3:34)。我们需要听从耶稣因为他不是一般的先知。

3.印上他的印:印记意味着担保和所有权。

4.神是真实的:耶稣完全彰显神的话语,所以相信耶稣就是相信神,不信耶稣就是不信神(约一5:10)。

5.万有交在他手里:神将万有都交在耶稣的手里。这指出耶稣对父神的依靠——这是约翰宣讲的其中一个主题。父神是那样的爱他的儿子,以至于他将每一件事都交在他的手中。父神给耶稣赐他人圣灵的权柄(徒2:33;参阅 约15:26;路24:49)。

C.约翰总结对比了人们对耶稣的两种反应(约3:36)。在他里面有信心的将带来永恒的生命(约1:12; 3:3,5,15,16),而拒绝他的带领和救恩将带来神的愤怒。

父爱子,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3:35-36)

1.因为神完成了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伟大的救赎,因此不信被神看作是不顺服的表达方式(约3:18)。神的愤怒是指这位神自己的反应,他走进自己的世界,却发现只有少数人想和他建立关系。对于那些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18节)

2.神愤怒的真理是圣经中最有挑战性的真理。很多人想要把它解释成别的东西。但除非抹掉上百段描述神愤怒的经文才行得通。

3.对于不信者临到的审判是现在式时态(约3:18,36;罗1:18)

 V .耶稣在撒玛利亚的事工(约 4:1-42)

 A.我们能在这个章节中学到如何带领人到耶稣面前。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说话,这样的人是被像尼哥底母一类的犹太领袖所歧视的。

B.为了避免因名声扩大而过早引起麻烦,耶稣退回到加利利,途中经过撒玛利亚(约4:1-4)。有些犹太人北上加利利会绕过撒玛利亚。耶稣必须经过那里或许是因为圣灵指引他这么做,因为如此他能够对这个撒玛利亚妇人说话。

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须经过撒玛利亚。(约 4:1-4)

C.撒玛利亚人中混杂着着犹太教徒和异教徒(王下17:26-41)。撒玛利亚人拒绝承认耶路撒冷为他们敬拜的地方,他们选择了基利心山。

D.以色列的王暗利在撒玛利亚城里建造新的首都(王上16:24)。不久之后,撒玛利亚这个名字也用来描述围绕这个城市的整个区域。亚述人在公元前721年击败了以色列北部的王国,将许多犹太人驱逐出这土地。那些没有被驱逐的犹太人就和入境的外国人通婚,这些外国人都是崇拜偶像的。在公元前400年左右的时候,这些撒玛利亚人在示剑旁不远的基利心山上建立了一个敬拜中心。

E.这个妇人当时在撒玛利亚地区叙加城的一个井旁(约4:5-26)。这个有名的井就是当时雅各所挖的那口井。现在这里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圣地,有井水从深处涌流出来。第六个小时就已经进入正午了。耶稣在他的人性里,和我们一样会有疲惫和口渴(来 4:15-16)。

于是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名叫叙加,靠近雅各给他儿子约瑟的那块地。在那里有雅各井。耶稣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时约有午正。(约4:5-6)

F.犹太人对待撒玛利亚为不洁净的异教徒。女人通常不会在一天的正午独自出外去打水。可以推测出来,她要避免遇见其他人,是因为她是被社会所排斥的,这和她不道德的名声有关——她已经有五个丈夫,现在的有的,还不是她的丈夫(约4:18)。

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他说,请你给我水喝。那时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撒玛利亚的妇人对他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呢。原来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没有往来。(约4:7-9)

G.耶稣暗示上帝有一个更大的礼物要给她——永生,借着圣灵内住的洁净和更新的恩典(约4:10-14; 7:38-39;参阅赛 1:16-18;结36:25-27;亚14:8)。如果我们真知道他是谁(约4:10),我们会更火热地敬拜他,就像能看见他的天使一样。

耶稣回答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给我水喝的是谁,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妇人说,先生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从哪里得活水呢?我们的祖宗雅各,将这井留给我们。他自己和儿子并牲畜,也都喝这井里的水,难道你比他还大吗?(约4:10-12)

H.耶稣形容这心里涌流出来的活水,是从带给我们永生的圣灵而来。“喝”在希腊文是一个持续动作的动词。“永远不渴”是一个应许,因着神,心中得到满足。耶稣说在重生信徒里面有一个泉源(约4:14; 7:37-38)。他描述来到一个跟神有十分亲密关系的地方,在那里我们活着不再有口渴一般负面的东西。

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妇人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么远打水。(约4:13-15)

I.耶稣叫她把丈夫叫来,是因为陌生人在女人的丈夫不在时给她一个贵重的东西本是不适当的。当她意识到耶稣知道她的婚姻状况时,她很惊讶,也被搅动(约4:16-19)。因此她得出结论说耶稣一定是一个先知。

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妇人说,我没有丈夫。耶稣说,你说没有丈夫,是不错的。你已经有五个丈夫。你现在有的,并不是你的丈夫。你这话是真的。妇人说,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约4:16-19)

J.耶稣强调了敬拜神和寻求神的两个要求——要用心灵和诚实。我们必须用神的方式来敬拜寻求他,而不是按照我们传统的错误思维。神是个灵——不是肉体——因此他是隐形的,若没有圣灵本是不可被人获知的。

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或无个字)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4:23-24)

1.用心灵敬拜他:这包括从一个真诚的心,借着圣灵的帮助,以神为中心而涌流出的敬拜——它的源头和目标都是属灵的。

2.用诚实(真理)敬拜他:这包括按照神是谁的真理来敬拜他——神是我们的天父,耶稣是我们的新郎君王。我们是在靠近一位温柔的父,而不是一位严厉的工头。我们按照我们在神里面是谁的真理来敬拜他——我们是神的儿女,基督的新妇,披戴着基督的义袍。

K.耶稣引用了一个关于丰收的谚语(约3:35)。四个月是指是从撒种到收割的大概时间。种子已经撒了,丰收将会来到。这个谚语大概意指“不用着急”去工作,因为收割还有四个月。但是耶稣说,丰收时间已经来到了。播种之后需要花一些等待时间,不能着急,因为种子的成长是不能被催促的。然而,门徒们需要有急迫感。

你们岂不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吗?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约4:35)

L.撒玛利亚妇人向众人传讲耶稣,在她城里的许多人都信了(约4:25-30,39-42)。

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他便在那里住了两天。因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约4:39-41)

 

Previous
Previous

第六讲 约翰的忠实和耶稣早期事工(约1:19-4:42)

Next
Next

第八讲 耶稣在加利利事工(可1-2;路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