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真门徒的定义(可7-9;太15-17)
毕迈可牧师
第十七讲真门徒的定义(可7-9;太15-17)
I .简介
A.在这些经文中,耶稣展示出真门徒的特征。他揭示出关于饮食律法的错误(可7:1-5)以及法利赛人是如何高举传统过于神的话(可7:15-23)。他解释了什么是污秽(可7:15-23),然后医治了叙利腓尼基被鬼附的和一个耳聋舌结的人(可7:24-37)。他喂饱了4000人并暴露出门徒们内心的愚顽(可8:1-21)。他向彼得宣告他是基督之前,医治了一位瞎眼的人(可8:22-30)。接下来,他预言了他的死并直接告诉了门徒们(可8:31-9:1)。这些事件发生在加利利、推罗和西顿(腓尼基)及低加波利,时间在公元29年春、夏季。
B.在耶稣事工的前两年,他教导众人很多关于神的属性和神国的不同真理。在他事工的最后一年,他的重点在于向使徒们显明他是弥赛亚和真门徒的特征,帮助门徒能够在属灵的悟性上成长——从属灵的瞎眼里得医治是马可福音6-10章的首要主题。
II .耶稣揭示有关洁净的错误(可7:1-23)
A.耶稣揭示出法利赛人对饮食律法应用的错误(可7:1-5;太15:1-2)。早期教会里的领袖辩论如何将摩西律法里的饮食律法应用出来。
1有法利赛人和几个文士从耶路撒冷来,到耶稣那里聚集。2他们曾看见他的门徒中有人用俗手,就是没有洗的手吃饭。3(原来法利赛人和犹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遗传,若不仔细洗手就不吃饭; 4从市上来,若不洗浴也不吃饭;还有好些别的规矩,他们历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铜器等物。) 5法利赛人和文士问他说:“你的门徒为什么不照古人的遗传,用俗手吃饭呢?”(可7:1-5)
1.这是第二次从耶路撒冷来的领袖调查耶稣(可3:22)。
2.这个冲突不是关于门徒们的卫生问题,而是门徒们拒绝在吃饭之前守宗教洁净仪式。法利赛人在去过市集之后要借着洗手来除去属灵的污秽,他们声称是因为与外邦人的接触而得到的污秽。
B.长老们的传统是以口传解释方式,一代一代传递摩西律法,他们把这些传统当作从神来的命令。在公元200年,拉比们编译这些“律法”在密西拿(Mishnah, 口传律法)中,后变成塔木德(Talmud,犹太法典)的依据(AD 425)。
6耶稣说:“以赛亚指着你们假冒为善之人所说的预言是不错的,如经上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7他们将人的吩咐当做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8你们是离弃神的诫命,拘守人的遗传。”—还有好些别的规矩,他们历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铜器等物。(可 7:6-8)
C.耶稣指责文士漠视神的诫命,就是在父母年老的时候不孝敬他们(出20:12;申5:16)。
10摩西说: “当孝敬父母 ”…11你们倒说:人若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做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献的意思),12以后你们就不容他再奉养父母, 13这就是你们承接遗传,废了神的道。你们还做许多这样的事。(可 7:10-13)
1.各耳板:这个词来源于希伯来文,意思是“献给神的礼物”,即严肃地起誓将金钱或财产奉献给神。这个礼物在严格的禁令之下不能作为其他用途——甚至奉养他们年老的父母。
2.许多这样的事:各耳板是许多他们操控律法的其中之一。
D.耶稣解释了一个人如何被玷污或不洁(可7:14-23)。他揭露了法利赛人是如何高举遗传过于圣经。圣经不强制基督徒遵守摩西律法之下的饮食条例(徒10:9-17;11:5-10;罗14;林前8;加 2:11-17;歌2:20-23)。保罗宣告耶稣已终止摩西律法的这方面(罗10:4)。
14耶稣又叫众人来,对他们说:“你们都要听我的话,也要明白。15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惟有从里面出来的乃能污秽人。”(有古卷在此有: 16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21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 22 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讟、骄傲、狂妄。 23 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可 7:14-23)
1.耶稣澄清了是什么造成不洁——一般的食物不造成不洁。耶稣说的并不是医学上或者是生理上的,而是论到犹太人尊荣摩西的饮食律法。
2.摩西律法教导以色列民要与外邦人吃的食物分离。这些律法教导象征洁净的价值和将自己的心分别为圣给神,律法本身不能将洁净带入人心,只是预表而并不是洁净的实质(来10:1)。这类预表耶稣已经实现。
E.耶稣医治了叙利非尼基被鬼附的女子(可7:24-30;太15:22-28)。耶稣退到距离迦百农大概35英里的地中海沿岸的推罗。耶稣在教导所有的食物都是洁净的之后马上来到这个外邦城市,是为了指出所有人都是洁净的。马太补充道,耶稣说那妇人的信心是大的(太15:28)。
24耶稣从那里起身,往推罗、西顿的境内去… 25 当下,有一个妇人,她的小女儿被污鬼附着,听见耶稣的事,就来俯伏在他脚前。 26 这妇人是希利尼人,属叙利非尼基族。她求耶稣赶出那鬼离开她的女儿。 27 耶稣对她说:“让儿女们先吃饱,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 28 妇人回答说:“主啊,不错;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们的碎渣儿。”29 耶稣对她说:“因这句话,你回去吧;鬼已经离开你的女儿了。” (可7:24-29)
28耶稣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从那时候,她女儿就好了。(太15:28)
III .喂饱4000人(可8:1-10)
A.在低加波利---加利利海东边的外邦人聚集区,耶稣喂饱了4000人(可 8:1-9; 太 15:32-38)。 当他喂饱5000人时,体现了他对犹太人的关怀(可6:34-44);在此处他喂饱4000人,体现了他爱外邦人的心,并没有视他们为不洁。
1那时,又有许多人聚集,并没有什么吃的。耶稣叫门徒来,说, 2我怜悯这众人,因为他们同我在这里已经三天,也没有吃的了。3我若打发他们饿着回家,就必在路上困乏。因为其中有从远处来的。4门徒回答说,在这野地,从哪里能得饼,叫这些人吃饱呢? 5耶稣问他们说,你们有多少饼?他们说,七个。6他吩咐众人坐在地上,就拿着这七个饼,祝谢了,掰开递给门徒叫他们摆开,门徒就摆在众人面前。7又有几条小鱼,耶稣祝了福,就吩咐也摆在众人面前。8众人都吃,并且吃饱了。收拾剩下的零碎,有七筐子。9人数约有四千。耶稣打发他们走了, (可8:1-9)
B.在喂饱4000人之前,耶稣问了门徒同样的问题,就是他们有多少饼(可6:38) 。这个同样的问题应该可提醒门徒:耶稣可以很轻易地倍增这饼来供应这么大的需求。再一次,耶稣的供应是很丰盛的(可8:9)。
IV .法利赛人求从天上显的神迹
A.法利赛人为了要试探耶稣,要求他从天上显一个神迹(可8:11-12;太 16:1-4)。这事发生在耶稣过到海的西边,去到大玛努他或是马格达拉之后(可 8:10;太 15:39)。
9人数约有四千。耶稣打发他们走了,10随即同门徒上船,来到大玛努他境内。 11法利赛人出来盘问耶稣,求他从天上显个神迹给他们看,想要试探他。12耶稣心里深深的叹息说,这世代为什么求神迹呢?我实在告诉你们,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可 8:9-12)
B.马太补充了耶稣只会给他们约拿的神迹——耶稣的复活。(太16:4)
4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看。耶稣就离开他们去了。 (太 16:4)
C.耶稣警告了法利赛人和希律的错误(可 8:13-21;太 16:5-12)。耶稣过了海回到东边(靠近伯赛大),他揭露了门徒的心是愚顽的。
13他就离开他们,又上船往海那边去了。14门徒忘了带饼。在船上除了一个饼,没有别的食物。15耶稣嘱咐他们说,你们要谨慎,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16他们彼此议论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饼吧。17耶稣看出来,就说,你们为什么因为没有饼就议论呢?你们还不省悟,还不明白吗?你们的心还是愚顽吗? 18你们有眼睛看不见吗?有耳朵,听不见吗?也不记得吗? 19我掰开那五个饼分给五千人,你们收拾的零碎,装满了多少篮子呢?他们说,十二个。20又掰开那七个饼分给四千人,你们收拾的零碎,装满了多少筐子呢?他们说,七个。21耶稣说,你们还是不明白吗? (可 8:13-21)
D.门徒们好几次因为“心愚顽”而被纠正(可 6:52; 8:17; 16:14)。这不是说他们悖逆,而是不重视神曾说的话或是他做的事——没有得着神刻意安排的一些事件的含义。通过两次喂饱众人的神迹,耶稣要他们了解他是神。
E.我经常会想我生命中“神的故事”——个人的或是群体的。他如何给我们应许、供应、方向和保护,它们像天上的“珍珠”要我们记住。我们会因着生活中的“噪音”而忽略生命中“神的故事”。我们必须确认生命中那些只偶尔出现的“珍珠”,写下来然后说给神听。这会增加我们的感激和信心,帮助我们走进生命中“神的故事”。
V .彼得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
A.彼得宣告耶稣是基督(弥赛亚),神的儿子(可 8:27-30; 太 16:13-20; 路 9:18-21)。这发生在公元29年的夏天,往凯撒利亚-腓立比的路上(一个黑门山下的罗马城市,距离伯赛大25英里)。
27耶稣和门徒出去,往凯撒利亚-腓立比的村庄去。在路上问门徒说:“人说我是谁?”28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先知里的一位。”29又问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 (可 8:27-29)
16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太 16:16)
B.基督:英文“Christ”是从希腊文“christos”而来, 它又是从希伯来文“mashiach”而来,翻译成英文意思“弥赛亚”或是“受膏者”。
C.使徒们不明白耶稣是怎样的弥赛亚——一个受苦和死亡的弥赛亚。他们所期待的是一位争战得胜的君王,让以色列从罗马人的压迫下得到自由。彼得的告白是准确的但是不完全——并没有认识到耶稣必须死才能救赎以色列。
D.耶稣在凯撒利亚第一次预言自己的死(可 8:31-33;太 16:21-23; 路 9:22)。我们看到了门徒们的反应(8:32-33)。这是耶稣三次预言自己的死、复活(可8:31-33; 9:30-32; 10:32-34)和再来(可 8:38; 13:26; 14:62)中的第一次。
31 从此,他教训他们说:“人子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三天复活。” 32 耶稣明明的说这话,彼得就拉着他,劝他。 33 耶稣转过来,看着门徒,就责备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可8:31-33)
E.从此:他从此开始教导,意味对门徒来说,他教导自己的死是新的教导。
F.耶稣责备彼得:耶稣称彼得是“撒旦”,因为他看到彼得的劝说背后的最终来源是撒旦。彼得思考的方式完全有悖于神的意愿。
VI .门徒的代价(可8:34-9:1)
A.耶稣定义真门徒的特征(可8:34-9:1; 太16:24-28; 路 9:23-27)。他解释受苦不只是他必须拥抱的, 门徒们也必须拥抱。耶稣比较两种人,一种是透过否认耶稣寻求自己肉体生命的人,另一种是忍受逼迫甚至死亡的人,因为他们是对耶稣委身的人(可8:35)。
34于是叫众人和门徒来,对他们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35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和福音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36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37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38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做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做可耻的。” 1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要看见神的国大有能力临到。”(可8:34-9:1)
B.众人:耶稣呼召“众人”,因为这个教导不只是给使徒领受的,而是给所有跟随他的人。
C.舍己(否认自己):舍己是视神的计划、价值观和方式高于自己的意愿之上。这不是一个严格禁欲主义的呼召、自我厌恶或者是寻求各样的方式来惩罚自己的错误。这是拥抱耶稣在我们生命中的领导和放弃对自己生命的领导权,这是去拥抱神的旨意大于我们的旨意,并且拒绝罪恶的态度和行动。自我否认包含了摒弃所有阻挡神旨意的事。
D.跟随我:这包括公开的为他、他的目的和他的方式站立——这包括在那些厌恶耶稣带领的人面前忍受羞辱,并可能包括丧命。
E.救他的生命:耶稣以两种方式使用“生命”这个字(希腊语 psyche)。第一个“生命”用法是讲我们的魂生命,第二个是指我们在将来的永恒生命。
1.同样的,“失去生命”也是有两种用法。第一个子句说的是失去永恒的奖赏(对信徒)或是失去永生,这永生是信徒可以白白领受的。
2.在第二个子句,就是丧失性命。耶稣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在此生要自己掌控自己的生命,拒绝降服在他的领导之下,就会失去那未来超凡的价值。
3.然而,如果一个人放弃他生命的治理权,跟随耶稣的带领,他就会得到那超凡的价值。
F.马太补充了:耶稣会在将要来临的世代里赏赐人的忠心。(太16:27)
26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27人子要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太16:26-27)
VII .登山变相:儿子的荣耀(可9:2-8)
A.耶稣的变相预示着他第二次来时的荣耀(可9:2-13;参17:1-13;路9:28-36)。大多数人同意耶稣在黑门山改变形象(海拔9000英尺),此山位于凯撒利亚腓立比以北约12英里处。 耶稣声明有人会从见到他的变相(可9:2-8)看见神国的大能(可9:1)。
1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没有尝过死味以前,必定看见神的国带着能力降临。”2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约翰,领他们悄悄地上了高山,在他们面前改变了形象。 3他的衣服闪耀发光,极其洁白…… 4又有以利亚和摩西…… 5彼得…对耶稣说:“拉比,我们在这里真好!我们可以搭三个帐棚:一个为你,一个为摩西,一个为以利亚。” 6彼得不知道该说甚么才好,因为他们都非常害怕。 7有一片云彩来,笼罩他们,又有声音从云中出来:“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他。”(可 9:1-7)
29正祷告的时候,他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 30忽然,有摩西、以利亚两个人同耶稣说话, 31他们在荣光里显现,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路 9:29-31)
B.摩西和以利亚: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亚代表先知,他们证实了耶稣是弥赛亚和他的死亡的必要性。 这个经验证明神的恩惠仍然在耶稣身上和衪弥赛亚的使命,也向使徒证明耶稣即将死亡以实现神的计划,并且鼓励他们在未来面临迫害时仍然忠心。神命令他们“听从他” ——因为他比摩西和以利亚更有权柄,特别是耶稣教导他的死亡,和他们必须也拥抱十字架跟随他。
C.第二次预言耶稣的受死是在去往迦百农的路上(可9:30-32;参17:22-23;路9:43-45)。耶稣秘密地经过加利利。门徒又一次不明白他的意思。
30他们从那里出去,经过加利利,耶稣不想让人知道, 31因为他正在教导门徒。他又对他们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的手里,他们要杀害他,死后三天他要复活。”(可 9:30-31)
D.争论谁为大(可9:33-50;参18:1-14;路9:46-50)。
33他们来到迦百农。在屋里的时候,耶稣问他们:“你们在路上争论甚么?” 34门徒一声不响,因为他们在路上彼此争论谁为大。 35耶稣坐下…对他们说:“谁想为首,就该作众人中最末的一个,作众人的仆人。”(可 9:33-35)
E.耶稣的真门徒必须为跟随耶稣做好下决心的准备。耶稣要我们挪开任何阻碍对他忠实的事,这是智慧。(可9:42-50)。旧约中的许多献祭是配盐献给神的(利2:13)。耶稣谈到在忠实地爱他和服从他的时候献的盐祭。门徒必须用盐调合,像为神献上的活祭(罗12:1)。在跟随耶稣时,耶稣大胆地呼召他的门徒献上钱(约10:21)、关系(可10:28)及他们的生命(可8:34)。在这里讲到完全放弃身体上的罪行。
43如果你的一只手使你犯罪,就把它砍下来。你身体残废进永生,总比有两只手下到地狱…49每一个人必被火当盐来腌。(可 9: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