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的爱和罪的邪恶

以撒牧师

完全的爱和罪的邪恶

47 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爱就少。(路7:47)

I.概述

A. 神正在预备世上教会成为能与新郎耶稣同负一轭的新妇(启示录 19:7)。 圣灵正在将教会从属灵的妥协和迟钝中,转变成为有圣洁的爱,成熟和充满活力的新妇。 (弗 4:13;罗 8:29;太 22:37)。

B.教会转变为成熟新妇的一个必要部分是在于揭示她的罪,目的是唤醒教会对新郎神的极端渴慕的和完全的依靠祂。 为什么我们必须了解教会的罪?认识自己的罪和失败是爱的表现。

 1. 更加显明基督的荣耀。 耶稣基督的光在罪恶的黑暗中更加闪亮。 祂的荣耀在堕落人类的背景下被高举。

2. 悔改是得救的必要条件。 如果人们不知道自己的罪,他们就不会悔改和得救。

3.爱被唤醒。 耶稣说,被赦免多的人,爱也多。 基督徒对耶稣的爱和感情永远不会超过我们对基督能力迫切需要的启示。

4. 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罪时,我们对别人的罪就比较不会那么评判论断。那些不去想自己的罪的人,常用想着别人的罪来代替想自己的罪。 C.S.刘易斯

C.耶稣亲自写给教会的信中充满了耶稣是谁的启示(启 1:1, 5-8, 10-20, 2:1, 8, 12, 16, 18, 27; 3: 1, 3, 5, 7, 11, 12, 14, 19-21)和关于教会属灵缺陷的启示,以及教会必须要悔改的罪(启 2:5, 16, 22;3:3, 19). 这些罪必须被耶稣的宝血洗去,新妇(教会)才能在爱中变得完美,为她(教会)的新郎神做好准备。

D.例如给老底嘉教会的信,老底嘉教会是一个未准备好的、妥协的新妇的预言性的模式。 耶稣要老底嘉教会不仅为她的“悲惨”状况悲伤,还要热心地“悔改”(启 3:19)。 她的状况不仅“软弱”或“破碎”,而是有罪的; 所以,除非老底嘉教会委身基督,通过基督的十字架坚决悔改,否则她不会改变。

19 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启 3:19)

E.耶稣基督第一次来是要呼召罪人悔改,而不是义人。这是一个罪人通过悔改来到天父面前,并加入神圣家庭的呼召。 然而,如果一个人没有意识到他是个罪人,那么基督的呼召就毫无意义。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罪,这样耶稣基督的恩典和饶恕的呼召才有意义。

13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太9:13)

II.假福音的兴起

3 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 4 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 5 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做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提后 4:3-5)

A.每个信徒都被呼召通过凡事谨慎来完成他们的事工任务。 我们要注意教会和文化中的迹象和趋势,以免被欺哄(蒙蔽)而偏离圣经的信仰。 (可 13:33;弗 6:18;1 Pt. 4:7)

B.有一个新的成功神学福音正在兴起。 这不仅是通过财富得兴盛的信息,而且通过良好的感觉兴盛。 这个“福音”强调了基督信仰的治疗益处,却没有提到悔改或罪。 这个“福音”展示人类的罪恶状况好像是小事---就像扭伤的脚踝需要治疗,沮丧的情绪需要恢复,自尊得以提升,或者对自己的梦想更真实的理解。

C.耶稣被描述为治疗师、执业护士、鼓励者或向导。 祂被描绘成有帮助但不是必不可少的。 人们倾向淡化自己的罪,因此将福音视为治疗而非革命性的和彻底转变生命的福音。抚慰病人情绪症状简单又可赚钱,但是病人仍旧在罪的慢性疾病里。

D.我们被引导相信我们需要像医治这种有用的恩典,而不是像复活这样重要的生命事情。 情况可能很绝望,但并非不可能。

耶稣来到世上并不是要让坏人变好。 他来到世上是要叫死人复活! – 伦纳德 拉文希尔

E.人要为自己的罪负责,有一天对不悔改的人来说是极可怕的。 罪恶、死亡和神的愤怒这些不受欢迎的话题令人反感,但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理解耶稣真正的爱和怜悯。 事实上,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避免主大而可畏的那日,并为审判全地的耶稣再来而欢喜。

10 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11 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林后 5:10-11)

III.什么是罪?

4 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 5 你们知道,主曾显现是要除掉人的罪,在他并没有罪。 6 凡住在他里面的,就不犯罪;凡犯罪的,是未曾看见他,也未曾认识他。(约一 3:4-6)

A.什么是罪? 罪是“违背永恒律法的话语、行为或渴望”。 (奥古斯丁)

4 凡犯罪的,就是违背律法,违背律法就是罪。约一 3:4

最小的罪是对圣洁神的极坏背叛行为。 ——乔纳森·爱德华兹

B. 罪是与神的所是或神想要的一切的相反。罪确实地破坏了神对“善”的渴望和祂对全人类应该单单敬拜祂,人类得到兴盛并体验神圣喜悦的旨意。 罪破坏了所有神圣的美德和义,悖逆了万物的创造者对受造物的主权。用法老的话说:

2 ⋯耶和华是谁,使我听他的话⋯?我不认识耶和华 …(出 5:2)

C.属肉体的人:罪人、或被神称为敌人的(罗 5.8 和 10;西 1.21); …… [罪恶] 及其行为以仇恨之名表达,并且……行事违背神(利 26:21),背叛神(赛 1.2),起来与他为敌(弥 2:8), 与神争竞对抗(赛 45:9),藐视神(民 11:20),它使人憎恨神(罗 1;30),抵挡神(徒 7:51),攻击神(徒 5:39 和 23:9),甚至亵渎上帝,简而言之,非常无神论者,他们说 没有神(诗 14:1)。 - 维宁

9 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吗?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拜偶像的、奸淫的、做娈童的、亲男色的、 10 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神的国。 11 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但如今你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并借着我们神的灵,已经洗净、成圣、称义了。(林前 6:9-10)

D.神不能容忍罪。罪令神愤怒。祂虽然发怒,却因怜悯,不急着施行审判。

13 [神]  你眼目清洁,不看邪僻,不看奸恶。(哈1:13)

11神是公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神。(诗 7:11)

8 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诗103:8)

E. 神自己因人的罪恶而受苦难(林前 13:4)。

6 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 34:6)

15 主啊,你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诗86:15)

F.神的愤怒增加直到那指定的一日——圣经中用的词是神的“大怒”。 (来自动词 oragō,意思是“充满,倾注 、增长”)

22 ⋯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罗9:22)

IV.十字架对罪的看法

A 要进一步了解神对罪的看法和感受,我们必须看十字架的全部意义、它的残酷和目的。 神宝贵的儿子被人类背叛、鞭打、公开羞辱和死亡,描绘出罪的深度邪恶。

B.当我们想到耶稣是无罪的羔羊,是父的喜乐,在天上深受爱戴和欢庆,充满卓越和完美时,就更加明显了罪的邪恶; 耶稣甘愿在十字架上忍受的苦难使人看到罪的令人忧虑和长期存在的本质。

5然而他是为了我们的过犯被刺透,为了我们的罪孽被压伤;使我们得平安的惩罚加在他身上,因他受了鞭伤,我们才得医治。(赛 53:5新译本)

C.神自己作为对人类赎罪的牺牲是必要的。 耶稣的血,祂的人血是唯一能满足偿还违背神圣洁标准的巨债。 这是对人类邪恶的恶劣性质和严重性的呼喊。 是的,恩典比罪更多。 但是,让我们不要忘记,由于人类的意图,目前世界上充斥着罪恶。

21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 5:21)

D.使徒们宣讲人需要从罪恶中被拯救,以免他们在主的日子面对等待他们的愤怒。

38 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38)

30 [神]⋯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31 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做可信的凭据。」(徒 17:30, 31)

E.虽然福音对基督徒来说明显是好消息,但其中部分是对罪的威吓。 不悔改的罪点燃神报复的火种,那对那些亵渎祂的名、拜偶像和压迫圣徒的恶人的火越烧越炙热。

7 ⋯那时,主耶稣同他有能力的天使从天上在火焰中显现, 8 要报应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 9 他们要受刑罚,就是永远沉沦,离开主的面和他权能的荣光。 (帖后 1:7-9)

F.我们应该很快看到自己的罪。 当我们撒谎、偷窃或欺骗时,从小就有良知谴责我们的内心。 此外,聆听神的话语,并将我们的每一个思想、言语、意念和行为与神的话语衡量(林后. 13:5)让神揭示我们冒犯亵渎珍贵圣洁主的罪。

9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

17 耶稣听见,就对他们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可2:17)

G.思考问题:我知道自己的状况吗? 我是否明白我需要耶稣的死才能得救? 我的罪与基督的受苦和死亡成正比吗? 我认识自己的罪恶吗? 我是否尽量减少自己的罪而注意他人的罪? 我爱我的主耶稣基督是因为我已被宽恕了很多吗?

4 他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神的大能仍然活着。我们也是这样同他软弱,但因神向你们所显的大能,也必与他同活。5 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吗? 6 我却盼望你们晓得,我们不是可弃绝的人。(林后13:4-6)

Previous
Previous

与神的亲密关系:什么是与神的亲密关系以及如何行在其中?

Next
Next

西方遭受逼迫的必然性和其中的祝福 (约15: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