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宝训的生活方式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饶恕、祝福及其它
JETHRO
I. 耶稣教导我们要以慷慨的心与人相处(太5-7章)
A. 登山宝训中有许多培养人际关系及处理受伤的原则。天国八福的每一项(太5:3-12)都可应用在人际关系上,其重要性与抵挡六种试探(太5:21-48)及追求五项属灵操练(太6:1-18)一样。
B. 耶稣教导的前提是:我们要在我们生命的四个领域中爱祂——用我们的心(情感)、性(性格)、意(思想)和力(资源)。因神创造了我们,这是祂爱我们的方式。我们要敞开心回应那些带给我们压力的人,藉此表达对神的爱。
30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可12:30)
C. 在马太福音18章,耶稣给出了处理人际关系受伤的黄金法则。一个人当遇到关系受伤时,首先从个人层面来处理,如果个人层面无法与对方和好,然后再寻求外部接入(太18:15-17)。
15“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16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17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太18:15-17)
II. 关系受伤——一个人人无法逃避及必须面对的问题
A.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人际关系受到不同程度伤害的情况,由轻微受伤至深度割裂不等。人际关系受到破坏时,其中 的人不一定都会深受伤害。也就是说,两个人之间的信任及互动受到破坏时,但两个人或其中的一个人并没有因此产生困扰的情绪或人格的失常。换言之,有些人会正确面对这种情况。或者有些人就没有感觉到被伤害或伤害了他人。
B. 最容易使关系受伤的情况就是扭曲的言语。扭曲的言语不只是不道德(堕落)的言语,还包括交谈的双方中一方已被触动,外表看似平淡,但内里已有怒气。在这种情况下而说出的看似平和的话语,当从话里带出来的却是负面、论断、控诉、讥讽,以及缺乏温柔和肯定的言语。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被触动后带着怒气而说出的言语,大部分都是扭曲的言语。所以,在与人交往中,当你被触动时,最有智慧的处理方法就是终止交谈或不说话。
1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4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箴15:1,4)
15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惟有从里面出来的,乃能污秽人。”21因为从里面,就是从人心里发出恶念、苟合、22偷盗、凶杀、奸淫、贪婪、邪恶、诡诈、淫荡、嫉妒、谤讟、骄傲、狂妄。23这一切的恶都是从里面出来,且能污秽人。”(可7:15-23)
C. 关系受伤的表现包括:灵里封闭(抗拒接受)、自我防卫(不愿敞开分享)、沟通障碍(防卫、争辩及讥讽)及拒绝触摸(灵里受伤的配偶或儿女抗拒触摸)。
III. 个人面对恢复受伤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及四点可行性建议
A. 五项基本原则:耶稣以五个原则为基础,教导我们如何对待那些带给我们痛苦和困难的人。这些原则最适用于处理家庭成员和朋友等亲密之间关系受伤的情况。
1. 第一,耶稣劝勉我们饶恕错待我们的人(太6:12-14)。因祂施恩赦免了我们,所以我们应以感恩的心饶恕他人(太18:21-35)。这是祂在登山宝训的教导中,有关处理人际关系受伤的基本原则。
12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13救我们脱离凶恶… 14“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2-14)
2. 第二,耶稣教导我们要处理自己的怒气并赶快寻求和好(太5:21 -26)。祂指出,若没有这样做,我们的敬拜及与神的关系都会有障碍。
23…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24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25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太5:23-25)
3. 第三,耶稣呼召我们祝福那些与我们敌对的人(太5:44)。
44…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
4. 第四,耶稣警告我们勿以错误的灵、错误的消息和错误的步骤来论断(评估)他人,并要先看到自己的过失(太7:1-5)。
2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5…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太7:2-5)
5. 第五,在回应这些人际关系的问题时,我们要主动向主求助(太7:7-12)。
7“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12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7-12)
B. 四点可行性建议:四点可行性建议是每一个属神的人都应操练的,并在遇到关系受伤时可以帮助我们理性应对的好行为。
1. 做一个真正的得胜者——用爱来遮掩罪:我们必须明白,只有爱多的人才能在神的法庭上得胜的属灵真理。
8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8)
2. 寻求调停者介入:调停者对解决长期冲突大有帮助。他们可以促使双方彼此聆听(而非打乱对方),同时,会提出一些局中人很易错过的问题,并会可给予中肯的看法。因为他们在冲突中并无任何得益或损失。
3. 避免滤出蠓虫却吞下骆驼:耶稣提到的“滤出蠓虫”是指看重小事,“吞下骆驼”是指忽略了大事,我们要避免滤出蠓虫却吞下骆驼(太23:24)。但也请切记“吞下蠓虫”,因为看重小事的结局也是会令人不舒服的。
24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太23:24)
a. 要学会放弃:为了取得更大的“胜利”,有时候必须放弃一些东西。为了嬴得最重要的事,我们要放弃一些较小的事。
b. 有效地使用你的“关系资金”——彼此信任和不猜疑。不要将你所有的“关系资金”都用在无关痛痒的小事上,长此以往会毁掉彼此的信任和陷入猜疑。要甘愿放弃一场“战役”以换取更大的“胜利”——更加坚固的彼此信任。
4. 有规律地阅读箴言:箴言共有31章,是教导人行为及与人沟通的一卷书,其中经节大部分都可按字面来解释。老幼皆宜,通俗易懂,可按着日期有规律地研读(箴15:28)。特别是家人之间如果能一起读箴言,不但对恢复及处理家人之间的关系会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会获得与他人相处的智慧。
IV. 处理受伤关系的圣经原则
A. 这些原则即适合第三方介入,也适合当事双方。
B. 四项基本原则:在人际关系破裂之前,伤害早已产生,人际关系的破裂是伤害的最终表现。破裂之后的人际关系需要用很多技巧和精力去医治(恢复)。当受伤的肢体愿意与你谈及与配偶、儿女、兄弟姊妹、亲戚、朋友或同工等亲密关系受伤方面的问题时,我们需要用智慧、精力及耐性面对他们,使其愿意完全敞开心灵。
1. 原则一——做使人和睦的人:努力作一个劝人和好,使人和睦的人(箴18:19,太5:9)
19弟兄结怨,劝他和好,比取坚固城还难…。(箴18:19)
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太5:9)
2. 原则二——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污秽的言语不仅伤害我们的人际关系,更使我们无法在劝勉人时释放恩典。
29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30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弗4:29-30)
21生死在舌头的权下…(箴18:21)
3. 原则三——回答要柔和:温柔的回答能化解对方的怒气,强硬的语气则会挑起愤怒。
1回答柔和,使怒(愤怒)消退;言语(语气)暴戾,触动怒气。2智慧人的舌善发知识;愚昧
人的口吐出愚昧(愤怒)…4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感到绝望)…28义人的心,
思量如何回答(智慧)…(箴15:1-4,28)
6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西4:6)
4. 原则四——不要妄下定义:介入服侍受伤关系时,在没有完全了解事实之前,不要妄下定义。这不但不利于你帮助关系受伤的人,还会使他再次受伤呼,以致失去对你的信任。
13未曾听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箴18:13)
C. 应注意的具体细节。以下细节适用于当受到伤害的人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寻求得到我们的帮助时;或当我们介入人际关系冲突时;以及我们自身被冒犯时。我们要以正确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关切及做出正确的回应。
1. 恰当的语气:沟通的语气是恢复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沟通 的语气包括我们的话语、肢体语言(身体的动作、姿势、眼神交流)及表情(眼睛、嘴巴)等。其中:负面的语气包括愤怒、防卫、不耐烦(催逼人回答)、教训的语气(教导而非聆听)、讥讽的话,以及以叹气、怒火、激动的动作、眼神不接触交谈者或向四周观看(时钟、电话或电脑)等来表达怒气。负面语气的表达方式会成为沟通的拦阻,及妨碍 受伤的人倾听我们的心声。
2. 正确的时机:包括机会、时间、地点等因素。我们必须有智慧在恰当的机会、地点愿意花时间沟通,而不是匆忙处理事情或在生气时沟通,以及不注意场合,有些事是不能在大庭广众前分享的。
3. 平稳的心态:获得平稳心态的重好方式就是在面对的事情前停下来等候,直至感到平安,不存在惊吓、烦燥、受压或愤怒等情绪。许多关系受伤的状况,在我们回应或提出劝勉前都要等侯。
4. 话语的比例:健康的交流方式大致需要十句正面(鼓励、安慰、造就、肯定、赞扬)的话来平衡一句负面(劝勉、纠正)的话。特别是在面对不成熟的生命,或由于伤害没有得到医治而扭曲的生命时尤为重要。在交流中,我们要多谈及人的美德,少谈及人的过失;要多提及他们追求伟大的渴望,少提及他们犯错的羞耻;要为他们的内在美德感恩,不只是看到他们的过失;要了解神如何看他们,以及他们努力的目标。我们要明白,在一条只能承受五吨重的“关系大桥”上,不 要尝试驾驶“十吨重的货车”。
5. 寻求神介入:求主赐下亮光,不是求神改变受伤的人或一味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使我们看见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缺乏敏锐的心及给他人带来的伤害,求神赐给我们亮 光,使我们能用祂的眼光看待关系受伤的人,以及都能用祂的眼光看待我们彼此。
7“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12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7:7-12)
6. 依靠神的智慧:要依靠属神的智慧处理人际关系,寻求建立彼此更深的信任,这一点也适合伤害人的人是我们自己(雅3:13-17)。
13你们中间谁是有智慧、有见识的呢?…17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没有偏见,没有假冒。(雅3:13,17)
a. 选择柔顺:面对别人投诉时自愿选择柔顺,就是愿意为 自己的过失及粗心负责。我们要追求有受教的心,去“聆听”他人的感受,而不是因一些并不完全正确的实情而为自己辩护,过渡地保护自己。
b. 带着怜悯:即使对方的看法是错的,也带着怜悯面对他们的过失。尝试聆听他们的痛苦及了解如何能帮助他们,比指出他们是错的会更有利于帮助关系受伤的人。
7. 主动询问对方:主动询问对方的想法、感受或渴望是解决自己与他人或他人与他人紧张关系比较好的开场形式。面对 紧张的关系,要以问题而非投诉为开场白,例如,“当你告诉我…的时候,你有何想法或感受呢?”或如有没听明白的 地方,须询问他们时,可以说:“请帮我明白你所说的…?”
8. 说出你的感受:以你自己的感受或你所听到的话做开场白,而非指出被医治者或冒犯你的人的错处,是处理紧张关系另外一种比较好的开场形式。例如,“当你说…的时候,我感到被拒绝”、“当你说…的时候,我以为你希望我离开团队(家庭或某人)”或“我觉得你对我不满”等。
9. 提醒人时要温柔:在提醒别人时要带着温柔的心,并知道及承认自己也有软弱。
1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6:1)
10. 承认自己的过失:认错是一种“爱的奉献”。在服侍人时如果冒犯被服侍的人,不要说“如果我有冒犯你,对不起”,而是要因在爱心上有亏欠说:“我悔改,因为我冒犯了你。”在道歉时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带着转折式的两段式道歉,例如:道歉后说但是等,二是承受不住对方的怒气。
16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使你们可以得医治。(雅5:16)
11. 耐心地聆听:耐心聆听受伤人背后的想法、痛苦、恐惧及渴望。然后将你“听”到的告诉他们。例如:“你好像在说…”等,这会给他们机会澄清你所听到的话。在面对冲突时,能耐心聆听他人的想法,即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冲突降温的良药,有时即使是对方的话语没有道理。
12. 达成共识:在人际交往中,在没有发生冲突之前,要针对处理不免出现的相互冒犯,达成“互相认可”的共识,包括在被冒犯时,相互给予对方思考的时间、需要的帮助、沟通的机会等方面达成共识,避免出现长期的“冷战”。
13. 认清全部真相:人在面对被冒犯或冲突时,都想做到“真相大白”。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关于人的“全部真相”并非只有过失,还包括其美德,那怕是在冲突中错的一方。请切记,神并没有把关乎我们弱点的全部真相显明给我们——因我们承受不住。
14. 避免持续的诉责:对此的警告是,不要让持续的诉责充斥在人际关系中。持续的诉责会使人产生离开团队、家庭或终止关系渴望,甚至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箴14:1,17:1,19:13, 21:9,19, 25:24)。这个原则适用于处在在不同关系中的所有人,包括家庭关系、事工关系以及其它社会关系。
1智慧妇人(父母、领袖)建立家室(团队),愚妄妇人亲手拆毁。(箴14:1)
1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干饼,大家相安。(箴17:1)
13…妻子(配偶、父母或朋友)的争吵如雨连连滴漏。(箴19:13)
9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19宁可住在旷野,不与争吵使气的妇人同住。(箴21:9,19)
15. 不严责老年人:老人包括一切年长者。在面对被老人冒犯或处理老人被冒犯时,不要有严厉或过多的责备。
1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提前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