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学基础1——释经学导论

15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

学习本课的目的

1. 了解释经学的重要性

2. 掌握释经学的定义

3. 了解解经学的四个历史阶段的特点

I. 概论

A. 我们将利用几个课时,讨论一些非常有必要的读经、解经和讲道知识,这些知识大多都是借鉴人文科学中的一些论证方法,并经历代解经家的神学实践总结出来的知识。

B. 我们讨论的范围包括四个方面:释经学基础、解经学基础、归纳法解经、讲道学。

C. 本课讨论释经学基础的第一部分——释经学导论。

II. 释经学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掌握释经学的四点原因(重要性)

A. 原因一:帮助我们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在提后2:15节,保罗劝勉提摩太说:“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所谓的按“正义”,就不是按着私意,是把圣经的真意释放出来,而不是把自己的私意参入对圣经的解释里面。有两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出正确解释圣经的真意,这两个词都与“解经”有关。

1. 第一个词是“eisegesis”,其前缀“eis”是希腊文,是“注入”的意思,就是把解经者的意思注入圣经,是圣经原来所没有的。我们称之为“私意解经”。

2. 另外一词是“exegesis”,其前缀“ex”也是由希腊文,意思是“出来”。也就是把圣经的意思吸出来,按着原意解释,求得经文的真正意义。

B. 原因二:弥补因人类犯罪而带来的亏损。从圣经中我们知道——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人堕落犯罪的结果——人的理性、知识都受到了影响。因此,人的理解力也因着罪的缘故变得迟钝。所以,对于圣经的解释,必须藉助于一些解释的原则。并且,藉着这些原则改变我们是思维方式和眼光,才能帮助我们正确解释圣经。

C. 原因三: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神学体系。要建立正确的神学体系必须有稳固的释经学基础,以免歪曲了神真理的道。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以对圣经的正确解释做为基础,来建立基督教的神学体系,让所建立的体系是符合圣经原则。

D. 原因四:帮助我们避免扭曲圣经真理。讲解圣经应建立在正确的解经原则之上,以免曲解圣经真理。要成为一个良好的圣经解释者,就必须把握解经原则。

E. 原因五:为了维护真道。对曲解圣经的人,基督徒有驳斥、护卫真道的责任。然而,要做真理的卫道者必须先有释经学的知识和基础。

III. 释经学的含义与定义

A. 释经学这三个字从希腊文而来,有三个含义:

1. 释经学的第一个含义是——说明。圣经有些地方需要说明才能够明白。

2. 释经学的第二个含义是——表达。表达圣经的一段话或者是文字对今天的人具有什么意义,对我个人又有什么意义,向我表达什么信息。也就是透过我们的解释把神话语真正的意思表达讲解出来。

3. 释经学的第三个含义是——翻译。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翻译不止限于文字或语言的翻译。同时也包括了行为的意义。如果基督徒没有把所读的教训实行在日常生活中,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解释圣经的步骤还没有完成。

B. 释经学的定义:简单的说,释经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解释圣经的学科,有三位学者对释经学所下的定义也分别举出做为参考:

1. 第一位是伯克福,他对释经学所下的定义是——释经学是教导我们明白解经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 第二位是亚当斯,他对释经学所下的定义是——释经学是把古代关于神的著作加以诠释的一门学科。

3. 第三位是莱慕,他对释经学所下的定义是——释经学是简单讲解圣经,使人明白的一门学科。

IV. 释经学的历史

A. 近代被称为圣辅之父的杰伊·爱德华·亚当斯(美),在他所著作《圣经解释学导论》第四章,论到释经学历史发展的时候说:“任何对释经学的广泛研究,都必须以综览释经学的历史发展做为开始。”

B. 因此,每一个研究释经学的人,如果能对历代以来的解经历史的发展有一些了解,就能从历史中学到教训,就能够避免很多从前的人,在解经的原则和方法上所犯过的错误。概括说有四阶段发展历史:

C. 第一阶段——犹太教时期。这段时期的阶段比较长,自旧约时代就已经开始,最早的释经学在申命记就发现了,延伸至耶稣服侍的世代。申命记这个名称的原义是“第二”,也就是“第二次的律法”。既然有“第二次的律法”就有“第一次的律法”。我们发现《申命记》和《出埃及记》这两卷书有许多类似的地方,那是因为以色列在进入迦南地的时候,面临了新的环境,神重申再次律法,使以色列人能适应新环境。而《申命记》就是把神的律法重新做一次诠释和扩大,为的是使以色列人,在新的环境中可以适应。但是,到了耶稣的时代,以色列人使用希腊文做为通行的语言,也因此受希腊哲学的影响。在这一时期犹太人对圣经的解释,采用的是“寓意式”解经法。寓意式的解经所强调的不是字面上的意义,而是强调字义背后的隐意,我们把这种解经法称为“寓意解经”。所谓的寓意式的解经是一种文学的解释方法,把故事字面的意思当做导入人的思想的媒介,去体会另外一层更深的灵性意义。

D. 第二阶段——教父时期。紧接犹太教时期就到了教父时期,这一时期的解经情况,更是严重的几乎混乱了神的道。所以有人形容教父时代,也就是第二到第四世纪的解经学,像一团的泥土。而这这团泥土,就握在许多解经者的手中,不管是要捏成一个人还是捏成一匹马,都随着他们的意思,圣经解说在他们手中已经没有一定的标准,也没有正确的解经原则。据说在教父时代,光是埃及的黄瓜,就有三百种解释。每个人都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思说,“黄瓜的形状”代表什么,“颜色”又代表什么。这么一来,圣经就成了解经者手中的泥土,用自己的方法把圣经的意思加以塑造出来,爱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说什么就是什么。完全缺乏客观的标准,都是以人的私意为主,圣经作者的意思,反而被忽略不被重视了。

E. 第三阶段——中世纪时期。大约主后六百到一千四百年左右,解经又面临了新的情况。这个时期圣经被锁进了礼拜堂,锁在一种透明的镜子里面,除了圣职人员之外,其它的人不能读圣经,也不能解释圣经。这也就是为什么马丁路得改教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圣经翻译成通俗的德文,好让所有的德国人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读圣经的原因。中世纪一般人对圣经的知识是非常贫乏的,而在那个时期也只有神父和圣职人员,才能够解释圣经。而神父、圣职人员的解经法,因为长期受到教父时期“寓意解经”的影响,这一时解经的最大特点是普遍采用“四种意义”的解经法——即当时的圣职人员和神父都认定,每处经文都有四个意义:

1. 一是字面意义: 也就是“历史上的事实”,文字上的真实意义。

2. 二是道德意义: 也就是“人应该做什么?”。

3. 三是寓意: 也就是人的特点信仰是什么?向人宣誓所信的是什么?

4. 四是灵意: 也就是认定每处经文,都有属灵的意思,并且把属灵的意思集中在基督徒的盼望上。

F. 第四阶段——十九、二十世纪。解经到了十九、二十世纪又有出现另外两种情况:

1. 一是“理性主义”抬头,否定圣经中的神迹。

2. 二是出现了所谓的“乐观派”和“新正统派”的神学。其特点是怀疑耶稣基督的神性,把圣经中的某一部份认为是神的默示,另外一部份则认为不是神的默示。

V. 结语

A. 神将祂的启示传达给人, 是经过一个动态的流程。圣经的信息先是由神而来,透过圣经的经文传达给人。无论是当代或现代的听者或读者, 要明白经文的信息, 从中得益, 就要对圣经有正确的解释。这方面与释经学有密切关系。

B. 解经的意义是读出圣经经文的意义, 意即在了解作者的原意之后, 说明该经文的意义。因为, 解经的目的是发现作者的原意, 也就是了解经文的作者期望读者懂得他所说的信息, 而不是按读者自己的想法去任意揣摩经文的意义。

 思考与讨论问题:

1. 简述释经学的重要性。

2. 简述释经学的定义。

3. 简述解经学的四个历史阶段的特点。

4. 根据讲义简述本课对你最有感动的方面。

 

Previous
Previous

释经学与解经学、解经与释经

Next
Next

神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