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耶稣基督生平和所处世代概要

毕迈可

第二讲 耶稣基督生平和所处世代概要

 

I以色列地理概要

A. 以色列:平均约112公里宽,240公里长。约旦河以西分为加利利、撒玛利亚和犹大;约旦河以东分为低加波利和比利亚(又译为毗利)。

1. 加利利:约80公里长,40公里宽。主要的城市是迦百农,也是耶稣成长的地方(太4:13),别的城市有迦拿、拿撒勒、伯赛大和拿因。

2. 撒玛利亚:约50公里长,40公里宽。撒玛利亚是一个省,其主要城市也叫撒玛利亚,另外有叙加、哀嫩和撒冷。

3. 犹大:约70公里长,40公里宽。有一半的犹大地称为犹大旷野,主要城市有耶路撒冷、伯利恒、以马忤斯和耶利哥。

4. 比利亚(又译为毗利):这个约旦河以东的地区圣经里称为“约旦河外”(太4:15,25;太3:7-8)。

5. 低加波利:约旦河以东的十座城市(“低加”的意思是十),主要住着希腊人,他们形成联盟帮助罗马人镇压犹太人的起义。

B. 约旦河:从北到南共130公里,连接了北部的加利利海和南部的死海。

C. 加利利海:圣经中称为加利利海、革尼撒勒湖(路5:1)、提比哩亚湖(约6:1;21:1)、基尼烈湖(民34:11;约12:3;13:27),距离耶路撒冷有96公里。湖边共有九座城市,共计15000的人口,商业贸易兴盛,因此有很多的税吏和罗马士兵。

II气候

A. 以色列地区海拔差别巨大,北部的黑门山(加利利)海拔9000英尺,山顶积雪,而南部的死海则低于海平面1300英尺。

B. 两种主要气候是冬季(11月到4月)湿润、温和、多雨;夏季(5月至11月)炎热少雨,跟美国加州气候很相像。

 III主要语言

A. 根据居住的种族分三种语言——希腊语、希伯来语和亚兰语。圣经主要用的预言:

(《圣经》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引人注目的文学著作,它的销售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出版物。它被翻译成多种的语言,并已成为英语世界中社会构成的一部分。西方的每一个洗礼、婚礼和葬礼,甚至是法庭上,都要用到它。它被信仰耶和华的人视为“神默示的话语”,但却被同样是信仰耶和华 神的人和国家禁止、焚烧,写作、翻译和编辑的人被迫害被杀害。这是一本奇妙的书。

《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旧约》39卷,成书时间大约是公元前5世纪到前2世纪。《新约》共27卷,完成于公元4世纪。前者是用希伯来文写成,而后者是用希腊文写成。从人的角度来说,成书的时间花千年。作者约40位,他们中有国王,也有农民。写作体裁也不同,一些采用传记的手法,一些则用诗歌的形式。

《圣经》这部书讲的中心只有一个--------基督。《旧约》是预表基督,用了许多预表,甚至连城市、建筑物、物品、许多人物都是预表,所以尽管每个字我们都认识每句话都懂得,但却不明白。对于相信《新约》的人来说,《新约》就是《旧约》的完成,基督就是耶酥。〈新约〉中关于基督的降生已经如此普遍地被接受,以至于日历都改变了。所有在这以前的历史,现在都标以BC---“主前”,而以后的历史标以AD(Anno Domini拉丁语)-----“主的年份”。)

B. 耶稣的主要语言是亚兰语(以色列人被掳巴比伦后的主要语言)。

IV以色列的政府

A. 那时的以色列是一个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以犹太人为主的地区。罗马人的统治开始于公元前(主前)63年,持续至公元(主后)70年。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在公元14年逝世。提庇留在公元14-37年间统治罗马。本丢彼拉多在公元26-36年期间担任犹太地区的行政长官;公元52-58年是腓利克斯(Felix)担任该地区的长官;公元59-62年是腓斯塔斯(Festus)。

B. 罗马人通过亲自任命以色列统治者的方式来管理以色列。罗马人统治时期内,超过60年都是希律家族掌握大权。“希律”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家族的姓。这个家族从大希律(死于公元前4年)开始的四代统治者都被称为“希律”。罗马帝国分为若干行省,王(Ethnarch)统治某个行省内较大的地区,而领主/分封王(Tetrarch)统治的面积只有四分之一行省的面积。

1. 第一代:大希律(公元前37年-公元前4年)。

2. 第二代:希律安提帕(公元前4年-公元39年),是加利利和比利亚地区的分封王。

3. 第三代:希律亚基帕(公元37-44年)在罗马人的统治下管理犹太全地。

C. 犹太公会:正式成立于公元前50年,是在大祭司的带领下,由70位犹太长老组成的议会,代表在罗马人统治下的犹太人的利益。虽然他们的权力受限,但是在处理犹太人民族内部的宗教和生活问题上有很大的权力和法律效力。

D. 文士:文士是伴随着犹太人从巴比伦回归而出现的(尼8-10),在以色列人中,文士是教导律法书的,有着最高的属灵影响力。

E. 法利赛人:出现于约公元前150年,从文士中发源。法利赛人致力于让律法到完全的地步,让律法免遭妥协。他们在律法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别的律法,从而帮助人们应用律法。这些衍生出的律法被称为口传律法,或者说是古人的遗传。

F. 撒都该人:他们也出现于公元前150年左右,从祭司中发源。祭司家族中的撒都该人是少数人,他们和犹太人中的贵族阶级联合。他们不相信肉身的复活、灵魂的不灭和永生的审判。

G. 艾赛尼人(又译为爱色尼人):公元前100年开始出现的禁欲派犹太人。

H. 奋锐党人:致力于反抗罗马人统治的犹太民族政党。他们寻求弥赛亚的降临,认为弥赛亚降临后耶路撒冷会成为全地政治的中心。出于对罗马帝国的仇恨,奋锐党人也积极策划暴力和刺杀行动。

I. 总结:犹太人的思想世界中有三派: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和艾赛尼人。艾赛尼人坚定地相信命运注定论;撒都该人坚持认为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根据人类的自由意志;而法利赛人则同时强调上帝统治的绝对主权和人类对于自由选择所要承担的责任。

V四福音合参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原则

 A.当我们仔细查考耶稣当年在公共场合进行的教导时,可以发现他在不同的场合所说的话是有差别的。不同福音书对同一场谈话、同一篇讲道的记载会有一些差异,有的福音书比别的福音书更完善,有的则更精简。

1. 有时候,这些差异在细节上看上去似乎会相互矛盾。比如:同义词替换、动词语速表达、时态的改变或名词代词替换等。偶尔情况下,相同或相似的语句会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

2. 不难想象,当年的信息传播者们在对耶稣的信息的解释上都是力求技术精准,甚至可能让耶稣亲自来过目,帮助他们调整准确性。因此,这样存留下来的大量的书面信息可能就成为福音书作者们主要的信息来源。耶稣的时代就有专门擅长“速记”的人了。

B. 时常会有许多相似的信息和事件发生在不同的场合。有时看似相同的事件会在另一个福音书以不同的顺序出现。没有一本福音书记录下某个特定情形下的每个细节。事实上,我想四福音书对同一事件的平行记载,可能也没能涵盖当时人们全部的对话、公开场合的教导以及人们的行为。

C. 和我们今天的牧师一样,耶稣基督肯定在不同的场合以略微不同的形式重复过他的一些教义或者表述的信息,用相似的比喻举例表达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场景中却使用了不同的方式展现。每本福音书的作者其实仅仅只选择记录了耶稣宣教事工和生平活动中的一部分,没有一本福音书能把耶稣基督的整个公开布道事工记录下来。

1. 举个例子,八福中的第一福,记载于马太福音(太5:3):“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而路加却在路加福音6:20写道:“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神的国是你们的。”耶稣可能已经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重复讲述了他在登山宝训中提到的这第一福。如果是这样,耶稣在讲述天国的时候,一次用了第三人称,另一次却使用了第二人称;也用了天国的两个不同的称呼。

2. 芥菜种的比喻(太13:32,可4:31)可能表明耶稣在同一场景中采用了稍微不同的形式来重复传达相同的信息。根据马太福音,他说,空中的飞鸟宿在“它的枝子上”;但据马可福音记录,它们宿在“它的荫下”。他可能两个表达都说了。但根据马太福音,耶稣在橄榄山讲道中说到将来冒他名来的人时,用了“我是基督”(太24:5),但马可和路加引用的耶稣说的是:“我就是(他)。”(可13:6;路21:8)。这一类的微小差别在《圣经》中有很多。

D. 和他同时代的人一样,耶稣常用三种语言讲话。在许多情况下,希腊文本记录下来的某人所说的话,其实是翻译了这个人最初用亚兰文和希伯来语所说的话。翻译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基本上很少能用完全一样的表达形式直接从一种语言切换为另一种语言。

E. 对一些人而言,这些微小的差异引发了他们对福音书的创作来源和精确性的质疑。但是如果我们结合一些常识性的报导原则和写作原则来思考,大部分四福音书合参中产生问题都可以被解答。

Previous
Previous

第一讲  为什么要有四卷福音书  及各自的独特目的和信息

Next
Next

第三讲 耶稣基督的先存性和家谱(约1;太1;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