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怒气(太5:21-26)

JETHRO

I. 回顾

A. 登山宝训是耶稣告诉信徒如何行在神的恩典中最完整的教导。教会领袖需要用更多耐心来教导信徒行出八福并经历神的恩典。这个应许包括因圣灵在我们里面的工作而使我们心灵活泼(有福)。

B. 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呼召我们在追求完全顺服的过程中(太5:48)活出天国八福(太5:3-12),并透过扺挡六种试探(太5:21-48)及追求五项属灵操练(太6:1-18),来使我们的心与神的话语对齐。

C. 天国八福就像神渴望在“我们内心的花园”培植的八种美丽花卉,我们要想培育这八朵花,首先必须“清除我们心园中的杂草”,就是抵挡与我们肉体的情欲有关的六种试探(太5:21-48),其次是“灌溉我们的心园”,就是遵行五项属灵操练(太6:1-20)。这些就是我们努力进入天国的努力目标,如此行就是行在神的恩典中。

II. 怒气——杀人的灵 

A. 在马太福音5:21-48节中耶稣指出了六种试探的余毒,这些余毒就是我们肉体中的私欲,一刻也不停地在与我们的心争战(彼前2:11)。祂所提到的第一个余毒就是怒气。

21“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 的,难免受审判。’22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23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24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25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 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26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太5:21-26)

B. 登山宝训是耶稣对西奈山律法“十诫”的最好诠释,耶稣并没有将律法的道德标准升高,祂是在解释当初神定这些条规的原意。神的子民以为夺取别人的性命才是杀人,但神对于“十诫”中第六诫命——“不可杀人”的心意是不要让杀人的灵在我们生命里面运作。耶稣的教导并不是反对死刑(创9:6,利24:17,出21:12-14,民35:16-17),也不是反对在遇到攻击时的自卫。

C. 通过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教导,使我们明白杀人的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程度的滋长,发怒是滋长杀人的灵的第一阶段。怒气首先会带出充满苦毒的话语,然后会产生怀恨不解怨,长此以往会变得性情凶暴或产生报复行动(提后3:3)。我们不要对最初的怒气掉以轻心,因为它会像癌细胞一样,若不彻底除去就会不断地生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怒气的危害和危险性,起来抵挡自己的生命中那些与生俱来与怒气有关连的罪性和软弱。

15又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扰乱你们,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来12:15)

D. 杀人的灵运作的表现就是对人怀恨在心或有苦毒,撒但狡猾地欺骗我们进入这种景况中(约8:44)。牠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怒气不断地进化,最后变成邪恶的营垒。牠希望以此来毒害我们的灵,然后捆绑我们的灵,但这需要我们与牠合作。

15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杀人的。你们晓得凡杀人的,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约一3:15)

44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约8:44】

E. 耶稣说明了怒气的危险性。祂教导我们在察觉到任何与怒气有关的问题时,要迅速地处理,不管这个怒气是处于哪个阶段。唯有如此处理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太5:23-26)。

III. 克服怒气的四项原则

A. 原则一:努力克服内在的怒气。动怒的结局就是受审断,不管是在神的法庭或人的法庭(太5:22)。因怒气的本性是快速地滋长,并且有危险的结果。

22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太5:22)

1. 怒气往往是因有人阻挡了我们的目标(尊荣、舒适、金钱)而引起的。

1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2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雅4:1-2)。

2. 一个人动怒的程度与其尚未意识到的骄傲息息相关。

3. 关于怒气有不同程度的审判。我们心里所想的、口里诉说的、肉体所行的、内在的情绪和灵界所发生的事息息相关。我们的言语和行为会给予属天或属魔鬼的有合法途径进入我们的生命中工作。

4. 杀人的灵籍着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对牠开放的程度运作,没有任何偏好。牠不会因我们不发怒或隐藏怒气而停止运作,这种只在内心里动怒的行为也是有危险的。

B. 原则二:努力克服外在的怒气。任何在言语或行为上的动怒(没有悔改)都很危险,因为后果会更加严重(太5:22)。怒气(杀人)的营垒形成后,首先会造成与周围的人关系上的破裂,然后会对周围的人带来伤害,最后要面对永恒的审判。

22只是我告诉你们…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太5:22)

1. 拉加或魔利:这是在充满怒气时,带有轻视意味的言语。称   人为“拉加”就是骂人家愚蠢或傻。

2. 当我们在言语和行为上表达出怒气和轻视时,就为怒气开了一扇门,让它可以“合法”地在我们里面滋长和运作。

3. 我们有何权力用轻视的言语,把自己当信实的审判官,评判人的内心、能力或是在神眼中的价值呢?我们怎么可以如此高举自己呢?

4. 当我们的言语和行为都很属神时,我们的情感也会顺服神,属天的活动也会更频繁。当我们的言语和行为都不属神(动怒和不道德)时,我们的情感则会顺从仇敌,撒但的活动就会更频繁。

C. 原则三:我们必须用迫切的心(太5:23-24)来行出与怒气的灵背相反的事。当我们如此行时,就可以除掉我们里面的苦毒。

23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  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

1. 所以:耶稣通过这个转接词将5:22节中的咒骂与“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太2:23)联系在一起。我们必须寻求用耶稣教导我们的方式对待弟兄。祂呼召我们要满有温柔和怜悯,成为使人和睦的人。

2. 把礼物留在坛前:给耶稣的礼物表达了我们对祂的爱。如果我们不处理因为自己发怒的言语或举动给弟兄姊妹所造成的伤害,神就不会接受礼物。耶稣要求我们不能有任何延迟且立即行动,先认罪并与人和好,再去献祭。

3. 先去:若是我们用发怒的口气对祂的子民说话,就无法在敬拜时将我们的心献上。在敬拜时我们与耶稣的合而为一与我们对周围人的尊重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敬拜会因为自己对待弟兄的方式受到影响。我们必须去爱神所爱的人。

4. 如果你是神的儿女的话,就要待神的其他儿女有如弟兄姊妹般。基督从道成肉身到经历死亡至复活,使祂与祂所救赎的人不再隔绝。耶稣的死带来的影响是使我们与祂合而为一。我们如果对属祂的人怀有怒气,就无法与神合而为一。谦卑自己并且与弟兄姊妹和睦相处,都是表达我们的爱、我们属灵生命的成熟度和表达对耶稣顺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5. 我们与弟兄姊妹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像三一神之间的关系。与弟兄姊妹之间的团契就是将因耶稣所带出来的生命,在地上彰显出来,这种荣耀的社群是籍着神的属性带出来的。

6. 对于动怒,圣经中的负面见证就是该隐。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苦毒的人,神问了他几个问题并告诫他(创4:6-7)。

神是在给该隐机会,盼望他能悔改,并把事情做好,有一   个美好的未来。但该隐因为失望和自怜,就变了脸色,生亚伯和神的气。神在呼召我们时,也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唯有   做出对的选择并且坚持下去,重新开始永远不会太迟。若是没做好的话,罪就会等在门旁边,像狮子等待着猎取猎物。若是妥协的话,苦毒的根就会引起更多的罪,罪就会像癌细胞一样扩散,蔓延到我们的情绪中。

6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7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门前。它必恋慕你,你却要制伏它。”(创4:6-7)

D. 原则四:因明白结局而努力克服怒气——我们必须明白拒绝因怒气悔改要付上沉重的代价。相反,籍着我们的悔改会让神的恩典占据我们,因此就不再受怒气的辖制与捆绑,就会有真正的自由。

25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26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太5:25-26)

1. 在这段经文中,耶稣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无力偿还债务而被关进监牢的例子来解释对待动怒。那个时候,当人没有偿还他的债务时,债主会委托审判官来追讨这些债务。如果审判官还是没有办法追到这些欠债,债务人就会被关进监牢,直到债务人付清所欠的债。我们要明白耶稣用这个比喻的重点,先不去探讨这个故事中每个细节的象征性意义。

2. 实在告诉你:耶稣的重点是若是不抵挡怒气的话,就会受其辖制与捆绑。我们要爱周围的人,甚至是觉得自己对他们有亏欠,因为我们也是从神那里白白领受祂的爱。如果我们发怒犯罪,就是欠了神的债。身为债务人,我们必须要抵挡怒气,要不然我们会感到罪的重量。

8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罗13:8)

3. 监里:持续发怒的人会经历情绪上的捆绑。

4. 赶紧与人和息:我们必须在意识到自己有怒气的第一时间处理自己的怒气,并且寻求与人和解。换句话说,在事情恶化以前,我们透过寻求弟兄的原谅来偿还那份亏欠。这样的作法旨在马上解决苦毒的问题并且避免让事情恶化下去。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苦毒和怒气,就会衍生出一些不良的后果。

5. 告你的对头:怒气是我们的仇敌,若我们妥协的话,它就有办法禁锢我们。

6. 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耶稣说他们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就没有办法出狱。我们要为籍着圣灵显明与怒气有关的问题悔改。每个人最终都要因没有悔改的怒气而付上代价,包括情绪、人际关系和机遇。因此,了解并且坚持活出这些属灵原则非常的重要。

7. 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不管是属灵或是情绪层面,解决因怒气衍生出问题的办法,就是向你动怒的对象表达你愿意悔改及愿意和解的意愿。这样做会大有功效,能这样做也是籍着神的恩典。祂已经原谅并赋予我们力量,使我们谦卑自己、得着真自由和转化的大能。耶稣会因我们为自己的发怒悔改而饶恕我们,而我们也会因此而得到自由。只有当我们站在神面前时,才会发现因自己的怒气而失去的奖赏,但为时已晚。

思考与讨论问题

1. 简述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教导的三个主题及相互关系(参:I-C)

2. 简述“十诫”中第六诫命——“不可杀人”与耶稣教导的登山宝训之间的关系(参:II-B)

3. 简述耶稣教导的杀人的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程度的的滋长(参:II-C)

4. 杀人的灵运作的表现是什么?(参:II-D)

5. 简述克服怒气的四项原则(参:III-ABCD)

 

 

Previous
Previous

努力做一个在天国里为大的人(太5:17-20)

Next
Next

抵挡奸淫的灵(太5:27-30)